“那年冬天真的下好大的雪,”回忆起本科生活,张萌最先提起了这件事。可能是出于“北方人的敏锐”,他最先想到的是要尽快铲一条小路。一条窄窄的小路,就这样在七号楼到桂中路上铺开。印象深刻的不仅有浑身的酸痛,还有路过的老师拍照在选修课上和同学分享,以及路过的外卖员由衷的赞扬……“有些事情你做了就一定会有人知道,当然我们也不是为了让别人知道才去做。”
在进入大学之前,张萌已经有了12年的班长经历,过往与老师同学的相处让他收获了许多。或许这就是他能在大一就担任院学生会主席的原因之一吧。责任大的背后也会有阻力,因为要向高年级的同学证明你为什么可以。在他的带领下,也有很多跟他一样的学弟学妹们愿意继续在学院团委学生会里发光发热,把每一个活动都办好,更好地服务学院的同学们。
比较大的转折点大概发生在大四的第一学期。辅导员离职,别的老师又无法快速了解同学的情况。大四下学期,根据学院的安排,张萌便做起了“自己的辅导员”。临近毕业,同学们对于学院的归属感以及学院对学生的温情感在这时可能会更加突出。也是在这时,他对于党员的身份有了非常深入的了解。至此张萌便获得了一个辅导员的新身份。
本科毕业后,张萌通过了2+3行政保研,在2019年的5月,他主动接过2017级辅导员的重担,从自己的辅导员变成了2017级与2018级共同的“老父亲”,总共管理超过400位学生;他在负责学院宣传中心期间,发动学生干部集体的力量打造小椒鱼这一特色宣传品牌,完善学院大型活动宣传机制,丰富学院各类活动宣传图文及音视频资料;2020年7月,长江汛期再度来临,他主动申请参与巡堤,虽然没有类似的经验,他也想要挑战一下自己,为防汛尽一份微薄之力。
而他遇到的最大考验,还是2020年初,突然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一役。
2020年2月,张萌主动选择了最晚的一趟值班,打算在24号除夕的深夜返回石家庄过年,但随着疫情的爆发,武汉紧急封城,一切回家的期盼最终化为了泡影。与他一起被迫留下的还有数名教院的学生。在适应疫情生活节奏后,张萌为所有教院留守同学组建了一个qq群,积极帮助同学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与此同时,教师端也传来了需求,学校部分老教授身体虚弱,却被疫情所困无法即时拿到医疗药品。于是,有着一辆机动小电驴的张萌就戴着辛苦抢到的n95口罩与穿着校医院的防护服开始了自己的送药之旅。起初,他只是尽举手之劳,但随着他的知名度扩大,有不少老师找他要求他帮忙配送其他物品,他只能在疫情最危险的时期骑着小电驴不断出门。最终,他帮助解决了12位老师的药品补给、6户老师解决生活用品配送等问题。
疫情形势不断蔓延,眼见短期内无法返校的学生纷纷都感到焦急,就业、考研、保研等资料都被丢在学校没有带回。面对学生的无助,张萌又一次义不容辞地充当起了为他们排忧解难的角色。他开始在学生宿舍楼与快递点间不断奔忙寄回学生的物品。许多快递点不敢承担寄送笔记本电脑的责任,他跑遍周边终于寻觅到发现一家快递点愿意接收这项业务,但依旧要求手写寄送。根据张萌口述,有时5点取回学生的物品,填写完手写单就会到8点,他经常看着漆黑的夜幕,独自踏上返回学校的路途。3-5月,跟据不完全统计,他一共组织了9次学生物品代拿帮忙活动,帮助6位同学的学分转换、三方协议盖章、调档等各项工作,帮助16级毕业同学解决燃眉之急。最让人欣喜的往往不是路边的风景,而是发现有着许多一同向着朝阳奔跑的身子。一段时间之后,一些同事也找到了他,询问为学生寄送资料的流程,在他之后的几次上寝途中,他还碰到了不少也在奔忙的同事。这种“携手满足学生所需”的获得感,也让张萌感到十分感动和欣慰。
疫情以来,尽管张萌一直在华师防控第一线,但他始终以严格标准要求自己,当谈到自己抗疫经历的时候,他反复强调自己既不是第一个挺身而出的党员,也不是像医生那样冲在最前线的危险角色,但只是认为“我应该做到自身最好,就够了”。这正契合了他心目中的优秀党员本色,即“没有别的理由,身为党员,需要做的时候,做,就够了。”
从学生到辅导员再到学生,身份在变,初心却从未改变。2020年,他成为马克思主义学院一名研一学生,他结束了作为教院全职辅导员的工作,但他依然坚持这2018级兼职辅导员的工作,再次以学生的身份来到马克思主义学院,张萌又获得了新的体验。“专业知识不能落下,辅导员工作也不能放松。关于未来的期待,希望可以在更有限的时间里用更有效率的方法服务2018级的同学,带他们顺利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