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故事 | “县里哪里缺人手她便会立即赶往哪里”

讲述人:邹桢,19岁,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20级,学生

2020年冬,受困于疫情,我居家学习。在此期间,我常与华师校友钟老师保持着联系,她现在是我高中母校的一名历史老师。

在疫情爆发初期,钟老师便主动报名成为了一名社区志愿者。每天早出晚归,在小区内部负责检查进出人员和车辆,有时也需要去街道帮忙搬运物资,撰写新闻稿,并负责相关摄像记录。作为志愿者,她每天的时间非常紧凑,县里哪里缺人手她便会立即赶往哪里,常常一天之内奔波于各地,没有停歇,有时甚至都没有时间吃饭,而她自己却从来不抱怨。

因为疫情影响,许多在家上网课的学生没有教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钟老师还参与了学生教材的运送工作。首先对所有教材进行分类打包,再按照学生住址进行派送。有的学生住在偏远的农村,驾车需要好几个小时,她仍然会坚持前往,将教材亲手送到学生家里。赶回家时,常常已是第二天清晨。

有一次通话,她给我分享了在做志愿者中遇到的一些困难。比如部分居民对待志愿者抱有不信任的态度,对他们的工作不予配合。因此她决定对每次物资派送过程进行拍照,并利用在公众号上公开的方式让志愿过程透明化,所有物资的来源和最终去向都清晰明了,这也逐渐化解了居民的疑虑。但她并没有满足于此,每天深夜回家后,还会对自己当天的工作进行复盘和反思,找出做的不足的地方,以求接下来做得更好。在我的印象中,钟老师不是一位极度的完美主义者,可是对待这份工作,她却尽全力去把每一个细节做好,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

钟老师虽然是一名平凡的高中老师,但她所做的事情却是疫情期间无数中国青年的缩影,每天的工作都很微小而平凡,但汇聚起来却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此次疫情中,我们看到了以刘洁、华雨辰等为代表的华师校友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散发着微光,为抗疫事业献出己力。忠诚、博雅、朴实、刚毅是华师青年的代名词,他们亦用实际行动展示了华师学子的品格与风貌,“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我想,今日华师之青年定不负先生的期望!

© 华中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