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李谟介,84岁,华中师范大学,退休教师
邱永喜教授是华师原物理系(现物理学院)系主任。1949年从英国剑桥大学毕业后,校方希望他留下来继续深造发展,可是在报效祖国的热血驱使下,他却冒着被台湾特工绑架的危险,毅然乘韩国邮轮回到了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成了华师早期“海归”的一员。从1953年开始到1980年离世,他一直担任物理系的系主任,为华师物理系的建设倾尽了他毕生的精力。
以邱永喜教授为导师,华师在半导体科技方面做了大量受到政府与社会广泛赞扬的工作。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当全球掀起半导体热的时候,1959年他便指导开展Se光电池研究。六十年代第一春,他参加了全国半导体大会战,是中南地区Ge隧道二极管攻关组的首席科学顾问,指导一批年轻的科技工作者在中科院中南分院开展紧跟国际前沿步伐的科技攻关,华师的参加人员因为完成任务出色而受到上级的突出表彰。1960年下半年,在他的倡导下物理系成立了半导体专业。该专业团队于1960-1963年成功地进行了锗区域熔炼提纯研究,获得了纯度趋近99.9999999%的半导体锗,并试制出面结型晶体管。据《科学技术年表大全》记载,半导体区域熔炼提纯技术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国际上最重大的科技新成就之一,而面结型晶管则是1950年发明、1956年获得诺贝尔奖的科技成果。
华师半导体团队,于1966-1970年根据武汉市和湖北省政府的规划,指导建立了武汉半导体二厂和湖北沙市晶体管厂,帮助该两厂开发出全套生产线,试制出3AGx及3DKx、3CTx系列锗合金扩散型与硅平面型半导体器件。后来又按照上级的指令,建立了华师半导体厂,七十年代华师物理系生产的大功率硅可控器件3CT50-500A已投放到市场,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改革开放刚开始,正当大家鼓足干劲再启宏图时,邱教授突然被诊断出罹患了恶性肿瘤。面对如此突然而严酷的事实,学校认为保证他的身体健康是重要的大事,物理系党政联席会议决定,要他立即停止一切工作,放下所担任的青年教师提高班(或叫助教提高班)的教学任务,抓紧治疗。可是,当有关同志去向他传达这一决定时,他却回答:“请组织收回成命,让我做完现在正在做的事情。”他说,“我是共产党员,如果在我还能够为国出力时就放下了手上的工作,心里肯定是不安的,那样,临终的时候我一定会非常地难受。”
1980年的春天,他住进了同济医院,病情已经发展到令他卧床不起,体力虚弱到难以翻身甚至无力抬手的程度,这时他还吩咐去看望他的中年老师,将每人翻译出来的外文资料带去让他审校,他说:“现在别的事情我干不了了,但这件事还能做。”这样,大家虽然于心不忍但为了满足他向国家最后尽力的心愿,只得含泪完成导师布置的这一特别作业。这时他既坐不起来手也拿不住文稿,大家只能将译稿举到他眼前,让他用微弱的声音与眼神提出修改意见。他虽然没有学过日语,但仍对相关的老师说:“把你的日语译文也拿来,念给我听。”病情已经危重到如此的程度,他却依然认真细致地倾心于肩负的使命!大家都怀着沉重的心情接受导师的最后指导与教诲,深深地感受到了一位共产党员、老教授,为了新中国倾尽心血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