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故事 | 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恽代英同志

讲述人:赵景景,19岁,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2020级本科生

李舒敏,20岁,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9级本科生

薛钰婷,21岁,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本科生

我们的杰出校友——恽代英同志,是一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五四运动时武汉学生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他以其雄辩的才能、生动的文章、热忱的激情,教育了那个时代广大的革命青年。每每走过恽代英广场,我们总是心潮澎湃,忆起恽代英同志的不凡生平及其与华师的故事。

1895年8月12日,恽代英出生于湖北武昌一个官僚家庭。父亲恽爵三为清朝知府下属八品官,母亲陈葆云出身于士宦之家,是恽代英的启蒙教师。这个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成长的男孩,从小就勤奋好学,文才出众,被国文老师誉为“奇男儿”。

当时,中国正一步步走向灾难的深渊,内忧外患相互交织,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残酷的社会现实大大激发了少年恽代英的爱国热情。他愈发地勤奋好学、奋发刻苦、积极进取,14岁时便阅读了《纲鉴易知录》《饮冰室文集》等书,为谭嗣同、梁启超的爱国情怀所感动,并经常以谭嗣同的狱中遗诗自勉。

1913年,恽代英进入武昌中华大学,也就是今日的华中师范大学学习。在这期间,他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参与革命,经常阅读《新青年》等进步刊物。他也曾多次在《东方杂志》、《新青年》上撰文,提倡科学与民主,批判封建文化。

在恽代英22岁这年,他与梁绍文、洗震、黄负生等人共同创办了“互助社”。其宗旨是“群策群力,自助助人”。这是武汉地区诞生的第一个进步团体,也是中国最早的进步社团之一。两年后,恽代英在武汉创办利群书社和“共存社”,团结进步青年,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1920年2月1日,利群书社正式开业,主营《新青年》《每周评论》《新潮》等进步期刊和马克思主义著作,利群书社成为武汉地区进步青年的联络站和武汉地区传播新思想的重要阵地。至今,学校图书馆地下一层的倍阅书店门前,还挂着“利群书社”的匾额,每当走进书店,我们都有穿越时光之感,激动之情油然而生,更深感学校红色革命历史底蕴之深厚。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宣告成立。恽代英闻讯后,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他因为遭到军阀的迫害,辗转于祖国各地。他是敌人切齿痛恨的共产党人,早在黄埔军校,恽代英便被蒋介石认为是“黄埔四凶”之一。因此把他作为重点搜捕对象。

1930年,恽代英在上海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在狱中,恽代英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坚贞不屈。1931年4月29日,恽代英走完了人生最后的历程。恽代英视死如归。狱中,他还说过这样一句感人肺腑的话:“我身上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只有一副近视眼镜值几个钱;我身上的磷,仅能做四盒洋火;我愿我的磷发出更多的热和光,我希望它燃烧起来,烧掉过老的中国,诞生一个新中国!”

恽代英一生短暂,但他的清贫操守和光辉业绩永垂青史,他对革命事业的耿耿忠心,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我们华师的莘莘学子,更将永远铭记于心!

© 华中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