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故事 | “发挥自己这种绵薄之力,将好的教育资源一起共享”

讲述人:张莉莉,21岁,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学生

袁艺菲,20岁,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学生

陈陈瑾,25岁,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学生

【人物简介】

王红军,男,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教研员,广州市基础教育“百千万工程”首批培养对象、广州市中小学市级骨干教师、广州市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花都区高中政治学科带头人。曾获得“全国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广州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曾获广州市高中思想政治“同课异构”选拔赛说课比赛一等奖、广东省高中思想政治“同课异构”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全国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比赛特等奖。

“我们做思政学科教学的,真的是要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这样一种心态,厚积薄发,有一个长期的积淀。”王红军这一路走来似乎一直与教育这两个字分不开,他的教育之路正如他所说的一般,他从一名高中政治教师到教研室教研员、名师工作室成员,他与教育结缘,为教育付出青春年华,为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教育之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王红军不曾停止学习的脚步,不管在哪个阶段,他都通过学习让自己始终保持求知的欲望。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我们才能将这条教育之路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始终都要记得自己是华师人,是政法人”

王红军是个地地道道的湖北人,父亲在农村当过两年乡村教师,后来去参军,再转业,父亲对教育有一定的情结。王红军从小耳濡目染,正是受父亲的影响走上了教育这条路,父亲的言传身教激发了他对育人的渴望。

在工作几年后,为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与学术追求,王红军选择考取华中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并选择了对自己具有挑战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想要发挥自己的一分光一分热。

华师清晨的朗朗读书声、校道上来去匆匆的人影、图书馆前排起的长队……这些独特的华师风景线,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难以忘怀。印象深刻的还有当时的恩师们,优秀的教师,不仅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更会影响学生的一生,胡田庚老师正是这样一位对他产生深远影响的老师。

“以后大家走出去后始终都要记得自己是华师人,是政法人,不要给我们政法学院丢脸。”

胡田庚老师在开班第一天讲过的这番话,他一直记到现在,时刻鞭策着自己。

华师的求学经历带给他的不仅是当时老师传授的教学法、基本的教学技能,更是严谨与珍惜机会这样的人生信条。他把这些宝贵的经历都化为动力,推动他把握住全国优质课竞赛的机会,也使他养成了认真的工作态度与严谨的工作作风。

在华师这个给予他知识和机会的故土上,凝聚的是他浓浓的情。

“发挥自己这种绵薄之力,将好的教育资源一起共享”

在华师的几年里,王红军是受教育者,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而毕业后的他走上教育岗位,便从受教育者变成了教育者。三尺讲台,方寸之间,寄托着他的梦想与情怀。从课桌前走到讲台上,变化最大的是肩上无形承担起了责任,他是一名教师,要给教室里求知的孩子们引路,内心强烈的责任感不断激励他以真诚、宽容、理解、尊重来对待每位学生,用爱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他通过自己的方式让学生们对学习充满热爱与激情,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学生们取得更理想的成绩。他捧着自己的一颗赤诚之心,用爱写好“师德”。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多年的教学经历也成为了他的经验,在作为教育者的同时也他依然是学习者,在不停止学习脚步的同时,他的教育之路也一路向前,近几年从学校的一线教师转变成为了教研室的教研员。不仅是个人专业的提升,教研员的工作更多是要把全区思政教师整体水平提高到更好的层次,引领整个教育队伍的发展。虽然最初充满未知的挑战,但他努力跟着教研员前辈们学习,及时请教,顺利地渡过了这样的一个转型期,收获到了开阔的眼界和多元的视角。

教学相长,协同提升。为了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实现整体的教学管理与教学创新,广州市教育局牵头成立了由王红军为主持人的名师工作室,这对于他来说又是一次新的尝试。工作中,他申报了区级或者市级的政策规划性课题、也开展了教学研讨活动、送课到校活动,深入西部地区进行教育帮扶,去实现不同区域之间教育的发展均衡化。在对口帮扶的地区,他开展了专题的讲座,同时他们工作室的老师也进行了公开课的讲授。当地老师的感激与学生对知识的渴望都成了他们开展这样一个活动的巨大动力。那些孩子们清澈的眼神,天真烂漫的笑容,如一缕春风吹进了他们的心田。

“发挥自己这种绵薄之力,将好的教育资源一起共享”是王红军认为这样的活动最大的意义。

都说在教育之路上,追求永无止境,王红军在这条路上,已经走出了一步又一步,身后留下的是一串串坚实的脚印,上面写满了严谨、勤奋、踏实、谦逊……不过这脚步并未停下,他还在一路前行,带着他对未来的目标与期待一步一个阶梯去努力。

“想要尽自己的一份力,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宣传工作”

2020年的年初,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攻坚战全面打响,中国人民面对疫情众志成城,斗志昂扬。王红军也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彰显全民战“疫”的责任与担当。

在疫情形势最严峻的时候,他积极响应社区党组织和教研室党支部号召,主动报名,下沉社区,想要尽自己的一份力,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宣传工作:参加志愿宣传活动、张贴疫情科普宣传单、派发宣传资料和利用广播播放疫情相关防御措施等,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积极做出贡献。

教育是最朴素的荣耀,他不忘自己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在疫情期间,他还组织工作室的成员们开展线上教育活动,积极参与在线直播课程制作,同时指导全区高中思政课教师共同探索疫情背景下全新的教学方式,勇担立德树人的使命,展示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担当精神,有效地推进了全区高中思政学科教学工作的开展。并且他作为广州市十佳思想政治理论课宣讲教师之一,还参加了广州市教育局有关抗疫宣传的特别微课录制工作,他的《致敬最美逆行者》思政微课广获好评。

他说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课宣讲为家乡人民加油鼓劲,和武汉人民、湖北人民共克时艰、同盼春来。

王红军的教育之路就是这样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背后亦是多年的积累与奋斗。他从向课堂里的学生传授知识到面向老师和学校的管理者,再到通过微课面向整个社会,漫漫长路,无数汗水的浇灌,迈向了更大的世界。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教育者不能不求新知,不能不断重复昨天的故事,要不满足于现状,不断向前,为自己描绘出更加绚丽的人生蓝图。

教育之路上的教与学,他从未止步;对教育之路的追寻,他亦从未停歇。

© 华中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