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张莉莉,21岁,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学生
白怡凡,19岁,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学生
陈陈瑾,25岁,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学生
【人物简介】
魏友,男,1978年7月生,湖北广水人,2002年6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中共党员,硕士学位。
2002年9月至今在随州市第一中学任教,是学校办公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市级核心教研团队成员随州市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曾荣获“湖北省高考优秀评卷员”“随州市优秀学科教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干部”“优秀通讯员”“随州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先进个人”“随州市三万活动先进个人”等称号。
注重学习,知识丰富,在各类报刊杂志发表文章30多万字,参与编纂教学专著两本,多次参与各类联考命题和各类高考备考经验交流和讲座,发表新闻通讯作品数十篇,在思政课教学杂志上发表教学论文多篇。从教18年来,不忘教育初心,甘做铺路基石,长期从事高三文科实验班政治教学,所带学生大部分考入985、211名校,多名学生考取清北复交、人大、南大、武大、华科等名校。
“他的愿望不止于此,他想上的是师范学校”
1998年9月,一位来自湖北广水的年轻农村男孩——魏友,乘着夏天的微风,踏入了他梦想中的学府——华中师范大学。他在这个古朴美丽,学风浓厚的校园度过了他人生中最难以忘怀的四年学习生涯。
那年的夏天特别炎热,而魏友的心情却激动而又坚定。
他是一个农村男孩,每个农村男孩的心里都装着一片更广阔的天空。怀着最朴素的愿望,他每天勤奋地读书学习,希望走出大山,奔向更广阔的天地。但他的愿望不止于此,他想上的是师范学校,他想像自己敬仰而崇拜的初中老师一样,去引领更多的人,去帮助他们一起成长成才。
岁月如梭,男孩青涩的面孔逐渐成熟起来,他马上就要离开自己生活四年的地方。“精美绝伦”的校园,“兼容并包”的学风,“学识渊博”的教授以及学习刻苦的小伙伴们,一切都值得回忆与珍藏,但最珍贵的是他在这里学到的一辈子也忘不了的教诲。带研究生上课的教授,因为研究生的紧张出错,当场可以责备自己的爱徒;他的论文导师,没有因为大四实习这样的“正当理由”而原谅他的一节缺课,而是苦口婆心的教导“上课一定要踏踏实实,不能因为其他的事情而动摇”;平时管他们最多的学院德育书记,是说教最多的真正良师益友,现在回想,他曾经说的很多话,都一生受益;刚刚大学毕业的女辅导员,无论是学习进步,还是思想成长,都给他们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四年的华师生涯,给他的心里刻下了一句话“无论求学,工作,还是做人,都一定要踏实而认真”。
他一直记到现在,并且当初那位懵懂的农村少年现在已然成为了一名在基层岗位上奋斗了18年的优秀教师,可谓满门桃李,芬芳扑鼻。
“学生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走得好,走得远,就是他最大的愿望”
大学毕业之后,有的同学离开了本地,外出打工求职;而魏友选择了留下来在高中从教,并在这个岗位上坚持了18年。至于原因,除了自己心中的热爱,那就是在这份事业中得到的精神上的极大慰藉。从教数年,教出的学生无数,可是每一次毕业时学生们的一句感谢或一个鞠躬,都让人不住地感动;在外出办事的单位或学校里看到自己的学生时也会不住地欣慰与自豪。或许这就是老师的独特魅力,是其他任何职业都无法比拟的!用魏友的话来说,学生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走得好,走得远,就是他最大的愿望。
那么怎样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魏友告诉了我们他的答案:首先要有广博的知识,这是身为一名老师的先决条件。其次,要不拘一格,十几年丰富的教学经验让魏友在教导学生方面有了自己的独到见解——教书一定不能死板,什么学生要用什么方式教学,这是要好好思考的。最后,是魏友认为最重要的,也是他教学的最大的特点——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他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意识,不是仅仅局限于高考,而是放眼学生未来的整个人生。
将近20年的教学,魏友早已不再是当年的青涩模样,时间与磨砺让他现在无比从容、自信。一位好的、专业的、用心的教师,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会产生自己对本专业的独到见解,这是独属于每一位教师的学科自信,魏友就是如此。他把教师当作是自己的一份事业,而非仅仅工作,因为热爱,所以值得,也因为热爱,所以无悔。
高中教师是一份循环往复的工作,但随着高考改革的一步步推进,高中政治教材从下学期开始使用全新版本,魏友也要返回许久未任课的高一年级代课。他即将要开始自己教学工作的新一轮探索——如何将思政课与新的教学要求相结合,创新发展,给同学们教好新教材。不仅如此,魏友对自己的学术与科研生涯也有新的规划,把这十几年教学中所积累的东西整理写下来是他接下来几年要做的事情之一。
“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
从大二开始进党校培训,大四顺利入党,魏友在他的大学生涯就已经做出了自己的信仰抉择。
入党,是一种理想信念,是不断地追求卓越。他毫不犹豫地选择,是因为他认为要身为一名教师,需要是一名党员;要身为一名优秀的政治教师,必须是一名党员。他就是怀着这样朴素而坚定的信念入了党,并一直肩负着自己的党员责任。
作为党员,他积极投身随州市的“三万”活动,也就是当时精准扶贫的前身。所谓“三万”,就是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后来又改成了“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那段时间农村的水利设施都破坏殆尽了,进村干部们各自组织好各自事业单位的干部,对口帮助贫困村的水利设施建设。魏友作为当时随州市第一中学“三万”活动的负责人,经常去帮扶的那几个村庄转悠,感叹万分,因为有的地方是真的很贫穷。虽然他是从学校里来的干部,可能并没有多大能力,但是只要能尽自己的一份努力,哪怕是一点点,也是有意义的。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敬赠天下所有用心的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