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故事 | “三十二年后他才如愿以偿”

在本科期间,我对文学院退休教授刘兴策老师进行了专访,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丹心向党卅余年,风雨济舟志益坚。逆水不辞千桨打,求知岂畏五更寒。园林灌溉忘辛苦,桃李逢春喜艳妍。宿愿已酬欣不寐,长征路上更催鞭。”刘兴策老师在念完最后一句时,其情其感亦升至了顶点,频频落下的泪,几度哽咽的声音,让我鼻子发酸,为之动容。

由于刘老师家庭成分问题,他的入党道路可谓十分坎坷。1952年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因为地主阶级家庭出身,加之于父亲在解放前又有严重的政治历史问题,三十二年后他才如愿以偿。当老师看见《华中师院》1984年刊载的“为优秀知识分子敞开党的大门,我院一批副教授光荣入党”的报道时,内心的激动之情不言而喻。人生能有多少个三十二年?

在《刘兴策文集》上有这样一段文字:“在社会,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在学校,做一个有益于学生的人;在家庭,做一个有益于亲人的人。”这是刘老师的座右铭,看似简简单单的三句话,却是刘老师几十年来的经验总结,是他一生信守的原则。

我也将以身边优秀共产党员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辜负党对我的培养。

© 华中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