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故事 | “这样的生活或许是比较累,但是我觉得值得”

讲述人:方潇,20岁,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9级,学生

中午12:00,空气中尽是饥饿与困倦的气息,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19级辅导员高玉茜却匆匆吃完午饭,赶回办公室,埋头投入工作中去。

对她而言,已是常态

“目前我的工作比较琐碎,但是却又都不可缺少。这样的生活或许是比较累,但是我觉得值得。”谈及此,高玉茜嘴角上扬,眼睛弯成了月牙。

早在读书期间,高玉茜就积极地活跃在学生工作岗位上。于她而言,这不仅仅是一种对自身能力的锻炼,更是一个尽己所能去服务他人的机会。而在读研期间,她又投身支教,竭力让山区的孩子看到大千世界的精彩,点亮他们的生活。毕业后,她选择成为一名大学老师,在担任辅导员一职之余,她还开设了多门课程“愈人育心”,担任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团委书记,用真心实意服务学生的大学生活。而高玉茜也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同时,以一颗真诚服务奉献的赤子之心,收获感动与温暖。

于她,中共党员的责任其实就体现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体现在“为人民服务”敢为人先的抉择上。

“真的有这样一个群体在默默付出”

高玉茜自六岁始,便逐步萌生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信念。而这信念,最初就源自其母亲的“以身作范”。高玉茜的母亲曾是一名邮局职工,需要参与整个武汉市的衣物捐助组织工作。六岁那年,高玉茜在母亲的帮助下,首次尝试了捐衣物的组织工作,好奇、有趣与自豪是她那时的感受。也就是这次经历,加深了她对“为人民服务”的理解与认识——虽然对于党的理论并不清楚,但她懵懵懂懂已有一颗奉献心悄然生根。

而更令高玉茜感到触动的是,她直到步入初中,才真正清楚母亲具体的工作职责。“原来,母亲一直在默默付出,脚踏实地做奉献社会的事情。但她却又那样低调,即便是她的家人,她也对此不做过多的解释。”高玉茜的母亲也因其在服务人民方面的突出贡献通过了党的检验,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员。

在母亲服务人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故事熏陶下,高玉茜明白了党与人民之间的关系,也为党员这个默默付出的群体所感动。“在这个世界上,真的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默默付出、甘于奉献却不计回报,脚踏实地的做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而这也就是为什么,高玉茜坚定地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因为党代表了奉献精神和推动世界更美好的希望与愿景。

“那个瞬间,我觉得付出值得”

如果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她选择了“奉献”,那么选择支教就是将这种“奉献”付诸实践。读研期间,作为第十七届研究生支教团贵州队的队长,高玉茜走进了贵州市他山中学。在这里,她遇见了一场“避而自保”与“做而助他”的抉择与博弈——而她,毫无保留地选择了后者。

他山中学的学生大多生活困苦,存在着生活与心理上的双重困扰。在高玉茜在此所带的学生中,有的学生在家庭的教育之下,坚信“留在家里种地就是最好的选择”,由此而产生了“读书无用”的想法。也有的学生苦于家境贫困,在生活的重压之下早早地开始养家糊口,因而耽误了学业。面对这些学生,高玉茜既心疼又着急。心疼他们的处境不易,也着急他们的未来。

在这样的焦急心态之下,高玉茜萌生了“带孩子们走出大山”的想法。“是否可以带一部分学生来武汉,体验下华师一附中的教育呢?”之后,高玉茜征集了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和当地其他教师的意见,但收到的回复却让她眉头紧皱。

“你觉得,这样的想法,以前的人没有想过吗?”听完高玉茜的计划,前任研究生支教团团长这样答复她。事实上,高玉茜的这一想法并非其独创,但问题在于,并没有人真正将之付诸实践。支教生们精力有限,当地学校资金有限,而孩子们也没有过多地表达出“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想法,当地教师们也意识不到“让学生走出大山看看”的必要性。

面对支持者寥寥无几的情形,高玉茜沉默了。她仔细剖析了自己的内心与当地孩子们的现状,决心将这一计划实施下去。“孩子们需要走出大山,见识一下这个世界的精彩。我想,这对他们的成长是有益的。”

资金不足,那就用“轻松筹”;需要保障孩子安全,那就加大师资保障,采用小班分组制,一个老师负责两到三名学生;不能保证全部的学生参与该活动,那就选拔一些能够传播自身见闻的学生,让更多的学生通过身边人的故事感受到力量;需要效果持久、广泛,那就拍摄纪录片……高玉茜带领着研究生支教团,一步又一步,终于带着18个山区学子走出大山、来到武汉。

而更令高玉茜欣喜的是,这个活动切切实实地点亮了一些学生的生命。一名他山中学的学生在参观完华师一附中后深受触动,发奋学习,最终考取了华中师范大学;也有一位当初未能同行来武汉的女生,虽然家境困苦,成绩不理想,但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新一轮该活动中,获得了来华师一附中交流的机会。两名学生虽然在不同的时间遇见了高玉茜,但都对她解释说,“自己想来老师所在的大学看一看”。

“那个瞬间,我真的觉得,这个活动的举办是有意义的,我当初的坚持是值得的。”高玉茜的眼中微盈热泪,“哪怕只是以我们微小的力量,去影响了哪怕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人,我觉得,那也是有价值的。”

“哪怕只是烛火,也明亮温暖”

而今,作为学院的团委书记和一名辅导员,她还在继续传递自身的温暖。她一直坚信,自己能够尽己所能,为这世界增添一点光亮。为此,她曾用一年的时间以沟通与理解打开两个学生的心扉,也用自己的细致给予学生以真诚的指点。

当有学生干部问及该举办怎样的活动时,高玉茜语重心长地表示:“你们就想想自己想要一个怎样的活动,有趣味和意义的活动才能吸引大家参与。”在培养学生参与学生工作时,高玉茜总是充满耐心。她一遍遍地审查学生做的策划案,不厌其烦地指出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当学生终于可以熟练地策划活动、掌握工作节奏时,高玉茜满是欣慰。

曾有学生对于实现“师范梦”而感到无力,这时,高玉茜却坚信这名学生“只要努力下去,总会有实现梦想的希望”。这鼓舞了这名学生走出消沉,开始积极乐观地对待学习和生活。而这名学生的转变既令高玉茜欣喜,也让高玉茜感受到了自己所能带给学生的温暖。高玉茜直言,她与这名学生之间的师生互动就像一个“环”——彼此相互支撑,老师能够给予学生所需要的支持感与信念。

“我觉得,我想要成为蜡烛。即便不能照亮整个世界,但是至少我可以在我力所能及地范围内发出光亮。”高玉茜相信,只要足够用心,给学生的心窗开一点缝隙,让缕缕阳光透入学生的心,最终她就能牵着学生的手,引导学生将心窗完全打开,走出那扇封闭已久的心门,与这个世界拥抱。

© 华中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