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故事 | “每天早上出门前和每天晚上十一点,雷打不动开始强国学习”

从华师硕士毕业已有两三年,对于现在的工作我一直不甚满意。对未来的迷茫让我怀着忐忑拨通了研究生导师李波老师的电话。嘟嘟声后,我的耳边响起了李波老师亲切又熟悉的声音——“老师,是我啊”,“哦,你啊,有什么事情吗?”这一声关切的问候瞬间将我拉回到了在李波老师身边的那几年研究生时光。

“每天早上出门前和每天晚上十一点,雷打不动开始强国学习”

记得以前上课时,他会充分考虑我们的实际情况,总是能用生动形象的例子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我们明白所学的知识。引导我们在学习中不断思考,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研究生教学,李波老师也在本科任课,他的课堂经常因为旁听生过多而人满为患。这一点都不让我意外,因为在我眼中,李波老师的授课幽默风趣、系统细致、令人向往。

李老师常说,教学改革的目标是让更多学生受益,教师必须明确所有学生都是身上神圣的责任。作为研究生导师,李波老师很重视研究生的个性化发展,他会根据我们的特质进行兴趣引导、精准教学,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收益,这种“精确诊断、对症下药”,也让我们同期的每个研究生都取得了最理想的进步。

当然,李老师对我们的培养不仅仅是在专业知识上,更在家国情怀中。身为党员的他,在每周均超20课时高强度工作的同时,仍然坚持政治学习,学习强国积分一直是学院第一。还没毕业的时候听李老师讲,每天早上出门前和每天晚上十一点,雷打不动开始强国学习,利用点滴时间提高自身党性修养。而他也经常在专业课程中给我们介绍国家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也会利用大数据,向我们呈现国家教育发展的优势和问题。在他满是正能量的熏陶下,我们也体会到了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导师会让学生心中有一种依靠的感觉,会有可以寻求帮助的地方”

很幸运,我在读研的时候能够遇见这样一位给予我许多帮助的导师。研究生三年,李波老师带着我们做科研,他从不给我们限定框架,而是鼓励我们去尝试自己喜欢的事情。记得曾经在李老师的带领下做过一个关于老年肌少症智能诊断的项目,即通过数据为老年人的健康情况做智能预判,这项成果最终得到了众多医院的肯定。基于这个项目,我们团队提出把同样的想法运用到教育行业,尽管还不成熟,但李波老师听了之后非常赞成,并且在他的帮助之下,我们最终也成功的实现了教育行业的应用。除了鼓励我们奇奇怪怪的想法,李波老师还把我们在项目或者科研过程中的一些想法、思路和成果等都留在了他的实验室,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鼓励。

无论是在科研学习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李波老师始终都是那个可以在学业、生活上给我们支撑的人。曾经有一位同为李波老师研究生的同学,因为家中忽逢巨大变故,他对未来的发展逐渐迷茫,也丢失了学业上的激情。李波老师了解情况后,私下与这位同学进行了交谈,并且针对他的情况给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正如李波老师所说:“导师会让学生心中有一种依靠的感觉,会有可以寻求帮助的地方。”据说,李波老师还资助了许多贫困学生,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压力,助力他们不断学习。

李波老师就是这样默默地帮助着,陪伴着每一个学生。他和千千万万的党员们一样,不张扬、不骄傲,平凡而普通地生活在我们身边,而等我们回首过往的时候才发现,我们来时的路上,早已洒满了他们的光芒。

“他像一面鲜红的旗帜,挺立在莘莘学子们的心中”

毕业几年来,我始终与李波老师保持着联系,也常常听他说起我们同门的其他同学毕业后都在哪里工作,哪怕我们已经毕业了,他仍然关心着我们的职业生涯发展,为我们提供持续性的指导。

李波老师曾跟我们说过,他经常思考三个问题:即国家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学生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专业能塑造什么样的人。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就在“学以致用”,坚持应用导向。因此,他长期承担着学院专业实习负责人,为学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搭建了三个专业实习基地。即使受疫情影响,就业压力增大,毕业学生就业情况仍然逆势上扬,喜报频传,“李波的研究生”成了学生就业时的一张优质名片。

毕业许多年,我常常想起和李老师相处的日子,他没有华丽动人的言语,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他只是在用教育,扛起身为共产党员,身为人民教师的责任,像一面鲜红的旗帜,挺立在莘莘学子们的心中。

© 华中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