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 | “党史绝对不是枯燥的内容”

讲述人:汪雨凡,22岁,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20级,学生

刘文静,22岁,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20级,学生

黄茹娟,23岁,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20级,学生

柳力莎,23岁,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20级,学生

《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版的问世,让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火种点亮了一百年前的中国青年。在一百年后的今天,有这样一群怀着虔恪心情的党员师生来到《共产党宣言》展示馆,重温峥嵘岁月,这是一次党员同志们对红色文化的追寻之旅。在参观过程中,有很多学术大咖加盟参与了我们的课堂,比如复旦大学的朱鸿召教授,还有《信仰的味道》原作者伍正华。每位老师都学富五车,口若悬河,对于相关的历史知识信手拈来,语言还特别生动幽默,我们真的是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当时一位党员同志问了朱鸿召教授一个问题:《共产党宣言》开头就是“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马克思恩格斯作为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为什么陈望道要开宗明义的把它翻译成“幽灵”?经过朱老师的讲解后,我们才知道幽灵原来也可以翻译成摩罗,是指魔幻的不可抗拒的力量,这就说明了《共产党宣言》的诞生对于整个世界的影响。实地探访这些红色经典教育基地,是和在网上的看图片完全不一样的感觉;走在中共二大会址的巷子中,就扑面而来的一种厚重的历史感,让你身临其境,让你想去了解、探索和学习;来到陈望道旧居,缓缓的走上楼梯,一想到以前陈望道老先生就是从这里走上他的书房,那种穿越时空的对话是前所未有的。

2020年11月20日下午,党员同志们来到上海市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朱胤馆长为我们党员同志们讲述了中共二大会址的红色资源建设、游客接待设计等内容,华师党员同志在此参观了《共产党宣言》的多个版本。其中朱胤馆长说的一段话让几位党员同志印象特别深刻:“党史绝对不是枯燥的内容,当时大家可能觉得党史和我们有距离,那我就讲一个数据,一大二大的代表他们都是小青年,平均年龄就是二十几岁,就是这代人在干大事业,并不是中老的学究在做这个事情。这些年轻人朝气蓬勃,在国外留学接受了西方的先进思想,就有报国之志,然后回来之后就开始干大事。而且大家都不是穷苦人家孩子,家境都非常好,他不需要通过干革命去改善自己的生活,那么他为什么要舍小家为大家呢?这是信仰的力量。”通过中共二大的红色之旅,让各位党员同志感受到了红色经典和红色文化的重要性。红色经典中的“红色基因”一直都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流淌。

11月21日,华师党员一行人来到嘉兴南湖,重访红船,感悟共产党成立的初心。我们在红船边共同学习和探讨红船的历史,回顾了电影《建党伟业》还共同朗诵《共产党宣言》。

这一趟红色之旅,作为华师党员,我们的收获不止停留在知识层面,还在思想层面。我们在嘉兴南湖红船旁续写力量之源,在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传承红色基因,在国歌纪念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上海陈望道旧居坚定理想信仰。



© 华中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