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故事 | 到深山里去建设农村小水电站——服务“三农”的华师物理人

讲述人:李谟介,84岁,华中师范大学,退休教师

上世纪七十年代,华师物理系师生曾分批到通山、秭归、大冶等地,为湖北省的山区修建小水电站,连老教师杨约翰教授也到了第一线。这几年,在大山崎岖的小路上,在密林的深处,在险峻的“天坑”与深莫知底的水库边,给大家留下了不少难忘的故事。

叶盛修老师在一汪碧绿的水库边无畏地跃越深水沟壑去完成任务,马世豪老师往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去看望住在当地的学生家长,彭金生老师到路边草棚小店买来饼干让长途跋涉的师生充饥,这些印象至今仍留存在我们的记忆中。

在服务“三农”的道路上,我们与农民建立了深厚的情谊。许多故事至今仍记忆犹新,特别难忘的是有一次师生完成任务后在返回学校路上出现的一幕——那是一个晴朗的满月夜晚,在深夜月光下我们要翻越一座树木稠密的山峰,快爬到山顶时,大家仰头一看,只见皓月下一个大汉两手拿着器物叉开双腿屹立在我们要经过的山头上,师生们吓了一跳,停下了脚步,还没有定神便听到了一声洪亮的喊话:“是华师的同志们吗?”不等回答他又接着讲:“我是赶来送行的。请你们一定喝下这壶感谢酒!”这时我们才看清楚,他一手提壶,一手托碗,在月光下朦胧地像一个大侠客。看看手表,正是午夜12点。后来才知道,他在这里已经等候了半个夜晚。这是一副让人永远不会忘记、在影视屏幕上也没有见到过的大学师生与农民深情厚谊的动人景象。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物理系就有积极服务三农的足迹。1966年陈武秀老师曾经带领一个学生小组到阳逻镇,为提高棉花育苗效率成功地试制出了生产“营养钵”的制钵机。

七十年代,曾鑑湖老师还在喷灌技术等领域里为农业机械化做过许多有意义的探索工作。

© 华中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