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故事 | “他不愿浪费时间,时刻努力学习”

讲述人:覃怡,21岁,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学生

徐婷婷,20岁,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学生

梁珊珊,20岁,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学生

【人物简介】

贺必华,男,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994级院友,现任广州市第十七中学高中政治教师兼教导处副主任。1984年7月参加工作,先后获得高三毕业班教学一等奖、广州市教研室政治学科高三教学突出贡献奖、广州越秀区教研室政治学科高中中心组积极分子、广州市教研室政治学科高中中心组优秀成员、“最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师”、“抗疫优秀志愿者”等诸多荣誉。自参加工作以来,贺必华一直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在教学和科研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同时,他教学有道,尽心尽力为学生服务,既是良师又是益友,深受学生的爱戴。新冠疫情期间,他多次参加广州各地社区党员先锋岗志愿“抗疫”服务工作,并荣获广州市第十七中学“抗疫优秀志愿者”称号。

“他不愿浪费时间,时刻努力学习”

1968年3月,贺必华出生在湖北钟祥的一个小乡村里,在这个并不富裕但山清水秀、充满美好记忆的地方长大。

1984年,成绩优异的贺必华高中毕业后,由于出生地条件简陋,教学资源匮乏,初中英语教师严重缺编,被当地中学校长邀请到毕业班上任英语代课老师。在权衡考虑了家庭和个人的实际情况后,贺必华选择答应校长,就此成为了一名16岁的初中民办教师,走上了教书育人的道路。在访谈中,贺必华说到:“因为这段经历,让我坚定了将老师作为了我的终身职业。”

1994年,任职英语教师十年后,贺必华本以为人生道路已成定局、人生经历波澜不惊,前方却送来了一个机会。贺必华紧抓机会,积极响应国家鼓励民办教师深造的政策,报考了华中师范大学,又因为当时华中师范大学并未面向民办教师开设英语专业招生,于是贺必华选择了思想政治教育系并以优秀的成绩录取。26岁的贺必华走进了大学的殿堂,开启了往后几十年的政治教师生涯。

对于1994年的华师,贺必华印象最深的就是校园环境优美,文化底蕴厚重。刚走进校园,印入眼帘的是弯弯的林荫小道的校训,这些小细节让他对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激动不已。

他坦言到,由于机会的来之不易,以及对大学的向往和憧憬,他不愿浪费时间,时刻努力学习。在华中师范大学的四年里,他总是认真听讲和探讨教师所教授的课堂;课后在图书馆里学习,做好专业知识和综合知识的储备;同时他抓住有限的实习机会,在实习中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并多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提升自我。

在大学暑假期间,贺必华曾为家乡的中小学开设英语补习班,既帮助了教学条件落后的家乡孩子们,又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大学期间他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定期向党组织做思想汇报,在党组织的帮助下不断进步,为自己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政治老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只有自身素质本领过硬,才能教书育人”

四年的努力并没有白费,贺必华顺利在1998年毕业。

在经过多方打听和认真比较后,贺必华选择了欣欣向荣的广州,走向这个充满潜力和创造力、开放包容的城市。华师毕业生人才交流会上,他一次便通过了广州市第十七中学的面试,从此这个中学成为了他追逐实现理想之地。在这里,壮志凌云的他大展身手,教学科研双丰收,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在教学上,他将大学学到的理论知识结合教学实践实际,紧跟教学的不断创新。关于大学和工作所需知识技能的矛盾,他说道,大学学到的知识侧重理论,工作中所需技能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实践能力,二者相辅相成。关于对教师行业的认识,他认为教学观念的应该更新或转变,比如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观念的转变,由讲授课型向探究课型等多种教学方式的转变,由粉笔板书教学到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转变等。他对网络学习也有所研究,认为应该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看待网络学习,既要“肯定”也要“否定”,例如疫情期间网络学习是利大于弊的。在他看来,要想更好地发挥网络学习的作用,需要一整个系统工程的协调运转,包括政府的引导、监管;网络公司的自律、合法经营;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协调努力。

同时他在科研创新方面也是硕果累累,2003年和2006年,他参加了教育方面的科研工作,基于当时全国教育模式的研讨,旨在引导学生创新、全面发展,研究了“能动创新模式在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他所撰写的论文获得教育部规划重点课题“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课题组”总课题组优秀案例报告二等奖,并在06年成为“能动创新模式在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主要成员和编者。他说道,教学和科研都是同样重要的,教师要达到教学和科研二者平衡,因为通过相关课题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也有助于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并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优势等。同时,他向现代教师群体提出了自己的期望:作为新时代的教师,需要不断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我素质与当代社会相适应。只有自身素质本领过硬,才能教书育人。

“做好班主任是一门艺术,需要多学习和实践并不断总结与反思”

贺必华不仅在教学、科研领域的成绩十分卓越,更是深受学生的爱戴,被评为2014年广州市第十七中学十大最受欢迎教师。

回忆起自己大学期间的事,政治系的季统祥老师让贺必华印象深刻。七十多岁的季老师当时是已退休被返聘的政治系主任,当时是贺必华的辅导员。让贺必华记忆犹新的是某次班级集合点名---当时他作为班长,集合点名时,想“照顾”一个有事请假的同学而没有点到该同学的姓名,结果被季老师发现并追问其原因。火眼金晴、严谨细致的季老师让贺必华十分钦佩,也对他后面的教师生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个老师,贺必华为自己带出的学生“开花结果”而感动。他说:“每当自己教过的毕业生回学校看我,约我一起回忆往事、拍照留念的时候,我都很幸福很感动。”作为一个班主任,贺必华将“好班主任”定义为一个班学生的学习、生活、身心健康等方面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他认为:做好班主任是一门艺术,需要多学习和实践并不断总结与反思。也正是这样几十年如一日的认真负责,贺必华在学生中深受爱戴。

“从未犹豫、不曾踌躇”

在新冠疫情期间,贺必华作为一名党员,他积极响应号召,积极参与基层抗疫工作,多次参与广州各地社区党员先锋岗志愿“抗疫”服务工作。2020年1月以来,中国“抗疫”战尚未结束。“我是党员,我先上”是贺必华所在的广州市第十七中学学校党支部提出的“抗疫”口号,贺必华是其中的一员,他切身发挥口号中党员的带头作用。疫情期间,他多次参加了广州各地社区党员先锋岗志愿“抗疫”服务工作,共执行了21次值守测温的工作,累计时长21小时。充分体现了中共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了无私奉献的精神,彰显全民战“疫”的责任担当,并荣获广州市第十七中学“抗疫优秀志愿者”称号。

他说道,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国家需要之际,在全民“抗疫”的重要之时,即使抗疫工作辛劳仍旧无怨无悔。尽管广州天气炎热,气温一直高居不下,一旦进入抗疫岗位便是朝九晚五,面对着被感染的风险、身心的压力,贺必华从未犹豫、不曾踌躇。在他看来,通过这段“抗疫”经历,他进一步磨炼了自己的意志,使自己变得更坚毅,更坚定了信心。他说:“作为一名党员,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正是怀着这样的信念,像贺必华这样的无数中共党员,甚至是无数普通人,为了抗击疫情、为了守护更多人的安稳,选择默默坚守!正是因为这份责任与担当,他们投身于少有人关注的基层前线维持着城市、社会的运转。也正是因为许多这样践行“我是党员,我先上”的党员们组成抗疫洪流,我们中国的“抗疫”之路才充满希望。

让我们向这段时间无私奉献的“抗疫”逆行者们致敬!

© 华中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