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故事 | “谁又去守护白衣天使的身心健康呢?”

讲述人: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知·行·园志愿团队

2020年伊始,武汉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确诊人数不断增加、防疫物资严重紧缺……但是,武汉不是一座孤城,坚守一线的医护人员、响应国家号召居家隔离的人民群众、为居家隔离群众送关怀的社区干部与志愿者、加紧建设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的工人、昼夜坚守卡口执勤的交警官兵、硬核喊话的村干部……每个人舍小家为大家,尽己所能为抗击疫情做着自己的贡献。

作为武汉高校教师、共产党员,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宋荣老师、文学院杜娟老师着眼现实状况、自身实际与医护人员切身需要展开了一系列的志愿服务活动。因为他们知道,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每天都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和重重困难,在手术台上争分夺秒,在病房中经历生离死别,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却难以纾解。为了守护我们的健康,赢得社会长久的和平与稳定,白衣天使忙忙碌碌穿梭在医院的各个角落,但是谁又去守护他们的身心健康呢?两位老师既是教师、更是党员,深知疫情当前,自己需要做出牺牲与努力,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加入疫情阻击战,保卫武汉。两位老师在武汉强烈抗疫劲头的带动下,自发创建志愿服务组织,建立起微信群——武汉医护人员专用心理咨询(后更名为“医护之友”),希望可以用自己的学术专长为武汉抗疫医务人员送去心理疏导与支持,带来温暖与关怀。

此外,宋老师也是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知·行·园志愿团队的创始人,她在做好“医护之友”服务的同时,也不忘自身的育人本职,探索培养学术志愿者,积极向院内青年教师、知·行·园团队的青年学生介绍抗疫活动,引导华师青年人走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随后,华师马院平凡老师等专业心理咨询师、知·行·园志愿团队及来自同济医院的数名学生志愿者纷纷响应并加入“医护之友”团队,至此,“医护之友”团队基本形成。

“医护之友”团队自成立以来,为武汉市一线医护人员开展情绪疏导和心理支持活动,进行免费义务心理咨询辅导,为白衣天使送去温馨与暖意。建群之初,宋荣老师曾以为需要心理疏导的医护人员可能寥寥无几,但没想到开展活动之时参与人数如此之多。感到“惊诧”的同时,难题也接踵而至:如何进行有效疏导?如何高效高质完成任务?如果处理不好会不会给医护人员造成二次伤害?当诸多困难在脑海中闪过,宋荣老师选择了抛开一切杂念,用心中一直以来的信念告诉自己:关键时刻,共产党员就要发挥先锋带头作用!于是,团队紧急召开“电话会议”,群策群力探索工作方法和工作模式,咨询专家、对志愿者进行培训、搭建协调群和医护群,各自领取任务清单,做好协调服务工作,最终团队基本形成了合理、有效的工作模式,并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做白衣天使的朋友,尽其所能纾解前线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

在明确各自分工之后,团队成员各司其职,开始落实工作任务。老师们负责招募并筛选专业心理咨询师,并将心理咨询师与医护人员进行匹配,做好一对一服务工作,并登记有迫切需要心理辅导的人员名单。此外,针对无法一对一心理咨询的医护人员,老师们联系武汉之心等其他心理服务团队共同开设医护人员心理疏导直播活动。学生志愿者负责进行心理疏导资源收集,并帮助求助者和咨询师进行沟通对接。除一对一咨询外,团队还筛选舒缓音乐、心理调节视频等资源在“医护之友”群聊进行每日推送。

毛泽东著作《实践论》中提到,人的认识运动,要经历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往复的过程。疫情当前,宋老师和杜老师着眼现实状况、自身实际与医护人员切身需要提出构建援助医护人员的服务团队,之后当即组建微信群投入实践,在实践中遇到问题,及时进行讨论思考,深化自身认识,改进团队机制,并进一步投入志愿服务,帮助了一位又一位白衣天使。

同时,《实践论》也强调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积极参与实践的同时又不能离开现实的、客观因素的影响,医护之友活动的顺利进行不仅帮助到了那些辛苦奋战的医护人员,也让马院的师生有了许多收获。我们把视角转向了本不太受关注的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问题上,认识到这一问题亟待解决的严重性;我们将为“抗疫”做贡献的想法付诸于实践、将热情投入于现实,做到了“知行合一”。就这样,“医护之友”团队用实际行动扮演着白衣天使的坚强后盾,用自己的一点微光照亮身边的人,为医护人员送去温暖与力量、为平凡的我们带来无限希望、树立坚强的榜样展现着华师人的责任与担当、传承着华师人胸怀天下、爱国爱民的“博爱”精神。

宋老师一直以来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开辟出了第二实践课堂,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大熔炉,了解社会,为社会服务,培育学术型志愿者。这也是华师马院知·行·园志愿团队的创建初心。宋老师深知大学生作为国家重要人力资源,未来社会实践主心骨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她也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为学生的未来实践铺路。她说:“著作《实践论》中提到‘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与目的,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之于认识的重要程度可见一斑。我们青年学子只有投入到社会实践中,才能得到正确认识,能力才能有所提升。”我们作为青年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早已成为必修课。在实践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就像宋老师所言,我们在实践时,要懂得由外到内、由表及里、从感性到理性,不断吸取经验教训,寻找全面的、内在的、符合客观规律的认识,不断随着实践的深入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论认识。

在宋荣老师、杜鹃老师、平凡老师等优秀共产党员们的模范带头作用下,同学们对于身为党员的责任与担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参与社会实践也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不少同学谈及医护之友,都会感叹老师们出色的专业能力与友善温暖的爱心志愿行动,更立志要向优秀的共产党员看起,希望能成为像老师们一样胸怀博爱、踏实肯干、知行合一的党员。

© 华中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