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故事 | “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去帮助更多的学生,那就更是两全其美的一件乐事”

讲述人:谢家兴,19岁,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20级,学生

一节课后,作为志愿者老师的徐佳晨收到了一封来自学生的信。

原来,这位高中生听了她的职业生涯课后,对新闻传播专业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写信询问她关于“记者”的10个问题。徐佳晨的耐心解答让这个学生明白了“记者是光”,两个人就此互勉互励:要为了共同的“传媒理想”而努力。

对徐佳晨来说,社会的讲台是阅历感染的讲台,学校的三尺讲台是教学育人的讲台。她站上多方讲台、积累不同经验,而不变的总是那一份热爱新闻和志愿服务的决心。徐佳晨充分融合了自己的2个人生理想,踏踏实实地践行着一名党员该有的责任和担当。

讲好华师故事的校园新闻人——微视平凡人物,讲好中国故事

徐佳晨是我校2013级新闻传播学院本科优秀毕业生,毕业后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支教,现为新闻传播学院2018级传播学专业研究生。

7年的华师求学生涯,徐佳晨除了“学生”的身份外,还有一个“校园记者”的身份始终陪伴着她。从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记者团到恽代英新闻采访团,累计采写、编辑新闻稿件400余篇,总计超50万字。从探秘华中师大历史博物馆到记录清晨6点的国旗护卫队,从专访老校长到写好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校园人物、平凡故事再到挖掘武汉的城市微事……每一次特别的采访经历,都让她与“华师故事”里的人、事、景、物紧密相接,可以说她深深了解桂子山上的每一处细节。

本科毕业前夕,她组建团队为母校出版了一本特别的故事集——《华师微事》,旨在探寻方寸毫厘间的56个华师平凡人事。读研伊始,作为项目延续的“微视平凡人物,讲好中国故事——一本编辑部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主题实践活动”又获得了“2018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论坛”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优秀项目三等奖。

这,是她“传媒理想”发芽的第一颗种子。

18C40

2018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论坛领奖现场

5EF4

《华师微事》一书封面

回学校读研期间,徐佳晨选择将理想的触角伸出了校园,她开始和团队共同尝试探索讲好中国故事有效的实践模式——如何微视平凡人物、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同为华师新闻人的她们,决定从武汉这座城市开始,从武汉的老城区、旧街巷开始,因为这里承载了时光的印迹,也收藏了最多、最丰富的老故事。

体会过武汉七、八月最热的天、品尝过老街巷里最正宗的武汉味道、看过听过最有意思的老武汉人……她们通过笔触和镜头探寻,记录的武汉“城市微事”已有百余篇作品,目前在计划出版《印象武昌》一书。此外,团队总计为多条街道拍摄超过20部微视频。而所有的作品,字里行间都有徐佳晨这个“总编辑”把关的痕迹,写稿到深夜、改稿到凌晨,她说“习惯了”,其实也是操心惯了。

除此之外,徐佳晨已经连续3年带队学院的暑期社会实践,每一次出发都是专业与实践的充分融合,每一次回归都载满了上万字的文稿和堆满硬盘、网盘的影像素材。2017年《探寻方寸毫厘间的微故事》项目荣获全国“千校千项”最具影响力项目;2018年前往大理喜洲寻访华师西迁旧址,所得成果获得该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省级优秀团队;2019年重走进京“赶考”路、长征路、初心路,随之开展的“遥迢建国路,砥砺青春行”特色党日团日活动荣获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主题团日活动奖。

教好每一堂课的“直角老师”——站上多方讲台,做好志愿服务

从高中时期就萌芽的“传媒理想”,让徐佳晨在学习媒体知识、积累传媒实践经验、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不断成长;同时,在师范院校的教育熏陶下,她也拥有了一颗为公益奉献的爱心。就这样,“做一名志愿者”成为徐佳晨的第二理想。

“或许,这是我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尝试‘为人民服务’的最好实践吧。”

作为第19届华师研支团新疆分队队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中学八年级组5个班级的历史老师,徐佳晨始终秉承“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华师精神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驻扎在西部边疆的三尺讲台,为维护民族团结、传播华师“三博”文化和大爱育人精神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支教期满,徐佳晨获得了“全国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的称号,所在团队更是受到了《中国青年报》的民族专版报道。

“直角老师”的由来,是她作为副班主任带的一个双语班的学生用不太流利的国语对“支教老师”的别称。国语教学历史存在困难,她就采取“4+1”的分班分课件教学模式,为有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设置特别的课件,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成绩得以大幅提高。而每当学生有了学习或心理压力,她就开展家访,深入地了解实情,直到学生和她成为朋友、家长与她结了“亲戚”。365天的陪伴、悉心的交流、有趣的教学,都让这位“直角老师”真正地走进了学生心里。

2018年的五四青年节,华师研支团也为此举行了即将成立20年的庆祝活动。借此契机,徐佳晨带领4名新疆学生回汉参加公益游学活动,站上了露天电影场的舞台,讲述她与学生的奇妙故事。

B888

B8882018年五四青年晚会、武汉公益游学活动

徐佳晨与民族学生合影

2019年的华师故事展映会,徐佳晨和另外两位校友一起,作为华师研支团20年来几百名支教老师的代表,讲述了20年来华师人在西部计划和支教场上的那些感人故事。2020年初的华师研支团20周年纪念会,她也是故事主讲人之一。

一年西部边疆的志愿服务经历,是徐佳晨坚定“继续做好一名志愿者”这一想法的动力来源。她曾坦言:“如果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去帮助更多的学生,那就更是两全其美的一件乐事了,不是吗?”

在探寻和记录武汉城市微事的过程中,徐佳晨接触到了一些社区和街道的宣传干事。她发现基层单位在新闻报道宣传技能这一方面存在一定的缺口,于是她和小伙伴、辅导员共同组建了一支宣讲团队,决定走进社区,做一些实实在在的、有特色的志愿服务。目前,她个人已经在珞珈山街道、积玉桥街道和白沙洲街道为300余名社区工作者提供了宣传技能宣讲和培训。真实的采访案例、深入浅出的讲解以及具有针对性的宣传建议,让各街道对这个宣讲团都给予了充分肯定,他们也盼着她们能够经常去。

此外,徐佳晨作为一名“老师”的身份也从未离开校园。这两年来,她不仅是武汉工商学院文法学院专业实验课的代课讲师,为学生讲授知识的同时也提供就业、创业指导和心理辅导;她还是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的一名职业生涯课指导老师,为高中生讲授新闻传播专业的相关知识。选择做这些事情,是因为徐佳晨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让一群正在构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高中生们提前做好职业规划,继而点燃理想。同时也为他们的兴趣选择和未来的高考专业报选提供指导。

时刻准备着的大学生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绝对忠诚

2019年6月29日,新闻传播学院恽代英新闻采访团党支部一行8人从武汉出发,一路向北,辗转前往革命圣地西柏坡。他们心怀对革命历史的敬意,迎来了重走“进京赶考”路上的第一段旅程。这是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所举行的特别主题党日活动。

他们跟随讲解员参观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外悬挂的党旗前重温入党誓词。“我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的义务……”党支部副书记徐佳晨举起右手,带领党支部成员庄严宣誓。

1907A

重走建国路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特色党团日活动现场

作为全国首个恽代英新闻采访团团长、党支部学生书记,徐佳晨始终学习贯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努力做好特色党支部工作的创新建设。她牵头举办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大讲堂、采访团“对话”讲坛;作为主持人面对面访谈湖北名嘴江涛、文学作家晓苏;组织策划重走进京“赶考”路、初心路、长征路等社会实践暨特色党日活动,使“思政课堂”第一课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同框。

2020年8月31日,一部名为《等着你》的武汉开学季微纪录片突然在微信、微博等各大社交媒体刷屏。视频自上线起就引发网民的热议和好评,获得中国新闻周刊、环球网、中国青年报等主流媒体的关注及转载,并登上微博实时热搜榜,话题阅读量达到1.1亿。武理宿管阿姨台历本上的“灾难月”,罹患新冠的华师文学院老师线上上课时需要量体温……视频中的每一处细节都打动人心。而徐佳晨正是这部影片的制作者。她说:“在疫情期间,我们所有人都在等武汉重启,武汉这座城也等着人们返程,学生返校。这是有双向情感的等待,也是我做这个微纪录片的初衷。”

从一名将传媒理想寄托在校内校外的新闻记者,到一位独当一面、业务精干的志愿服务者,再到一名将个人命运同社会前途紧紧联系起来的中共党员,徐佳晨一如既往地保持赤子初心,将新闻理想与志愿服务充分融合,做“一束光”,照亮着身边的人。

© 华中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