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风采

【支部好案例】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党委教工第一党支部:信息技术赋能创智慧党建,业务党务跨界育融合发展

2020-12-04


一、背景起因

在全党“创先争优”活动的工作背景下,作为“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以及以科研团队为主的青年教师党支部,如何将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相结合,全面提升党员个人素养是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支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坚持“党务、业务、政务、服务融合”的理念,推进党建和业务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结合实际需求,支部以“信息技术赋能创智慧党建,业务党务跨界育融合发展”为切入点,逐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支部建设与发展模式。

支部实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在思想建设中注重党建和育人并举,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充分利用工程中心在教育信息化研究方面的优势,构建线上支部与智慧支部,打造“互联网+”支部学习环境;立足教育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化能力提升,依托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平台与国家相关重点研究项目,发展支部党员的业务能力,通过党建和教学科研业务的“深融合”“共促进”“双培育”,实现支部高位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一)党建和教学科研业务任务“深融合”

提高支部党员对党建工作的认识,摆正党建工作的位置,使党员认识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努力形成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的新格局。一方面,自觉将行动和思想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思想的要求之中,切实做到党建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另一方面,在实践中提升党员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和政治觉悟。

积极引领科研成果的转化,扩大支部的社会影响力,提升支部的社会服务能力。支部党员参与央视经济大讲堂的录制,宣传学校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实践;与科大讯飞合作开展支部活动,带动支部党员参观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成果,增进校企之间的合作互通;参与组织东湖教育创新论坛等重要会议和活动,加快产、学、研结合;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级培训项目,为多地教育管理部门提供政策支持。通过保持党员先进性与模范性,带动党性修养与业务工作一致性,摆脱两张皮、形式化的党建,真正将党建建设在科研工作中。

(二)党建与教学科研业务活动“共促进”

采用多主题、多形式的教育活动,利用“工程人”在通讯技术、社交媒体、学习软件等方面的技术优势,通过教育教学平台加强党性教育;采用在线直播、平台点播等多种方式给党员推送学习材料,通过网页或者交流群提供在线问答或者测评;选取高质量的慕课、微课等教学资源供党员进行在线分享和交流,形成“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流动型、信息化支部。

开展支部书记讲党课的活动,围绕教师感兴趣的时事热点问题开展讨论,在组织生活中融入了学科特色和时代烙印。增补两名支委,进一步加强支部的组织力量。主动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和党务工作培训,切实提高广大教师的理论素养。根据中心的发展与战略定位,为中心的教学任务、科研项目与科研奖励贡献支部的力量,真正实现党建与教学科研业务协同发展,使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目标同向、工作同步、责任同担。

(三)党建和教学科研业务标兵“双培育”

支部成员同时兼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成员,作为我国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的重要平台,坚持以党建引领业务发展,将党建工作纳入党员年终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落实学校党委“创先争优”工作部署,开展优秀党员、优秀党支部评选,形成互学互帮的氛围。挖掘一批优秀教师党员代表,积极宣传其先进事迹,激发集体的正能量。将教工支部建在科研团队和项目组,在争创一流、争当先锋的良好氛围中,争创全国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的“领头雁”。

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规范师德师风,优化教师风貌。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让支部教工党员深刻认识到教育对于学生思想道德培育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作用,更进一步明确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推动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提高培养质量。入选学校首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围绕培养德才兼备的“引路人”贡献支部力量。

三、实际效果

(一)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

树立吃苦耐劳、不畏困难、勇于牺牲的党员榜样,整体提升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例如吴晨和卢春同志长期驻扎西部地区,实地了解教育需求;徐建同志奔波在各类一线学校,一年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出差在外,调研足迹遍布全国。特别是在本次疫情防控期间,支部采用微党课、在线直播、自主学习等方式组织活动,创新支部学习方式;为确保在线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师党员通过远程在线的方式开设网课、指导论文、组织问答;教师党员积极参加疫情防控工作,汪兵和王泰同志甘愿奉献,下沉到社区参加志愿活动;吴砥同志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在《中国教育报》上为疫情期间在线教育建言献策。

(二)教师教书育人成绩进一步提高

教师党员发扬教人者先教己的精神,围绕抓党建促教学的工作思路中,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在高校教书育人中的先进引领作用。例如,钟正同志培养的研究生获得湖北省第五届“长江学子”创新奖;吴砥同志获得华中师范大学“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荣誉称号。

(三)团队科研创新业绩进一步发展

支部党员去年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二十余篇、SCI/SSCI检索国际期刊论文十余篇,参与国际和国家标准的编制工作十多项,撰写的两项专家建议被教育部采纳。王泰、陈敏、石映辉三位同志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钟正同志获得2019 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吴砥、周东波两位同志参与的项目荣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四、经验启示

把党支部建立在科研团队上,就是要实现党务和业务、党建和宣传、培优和帮扶的融合推进。以加强科研型教师党支部建设为着力点,创新科研团队党支部的运行机制,把党支部的工作渗透到科研服务和教学创新的工作中,充分体现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先进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挖掘身边的教师党员典型事迹,推动个体党员和支部队伍的协同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