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风采

【支部好案例】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精准实效,绘制好支部党建工作的“精装图”

2020-12-02


一、背景起因

以提升组织力为目标,以党建和业务“融合”为关键点:“融”,就是要把支部党建工作像空气一样融入到学生成长发展的全方位全过程,让党建工作润物细无声地融到学生的专业技能、就业规划、未来发展的方方面面。“合”,就是要把“融”进去的内涵“合”到一个点上来,这个点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于我们要打造什么样的党支部,立足于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生科人。

二、主要做法

精准绘制好党支部的“精装图”,主要涵盖理论空间、“实践空间”、“导航空间”。

(一)“理论空间”——思想的力量

理论微课堂。依托“微红音”党员讲坛,开展“新青年说”主题演讲、辩论、宣讲等;依托“悦习社”,制作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初心系列”主题微视频,“习大大用典”音频栏目等,切实扩大学习覆盖面和宣传实效性。

经典微阅读。开展“与信仰对话”读书沙龙、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答题闯关、“回忆马克思”经典名言悟析等,引导学生从原著中汲取养分,通过阅读、理解与分析经典文本,从而将经典的学习与马克思的理论体系、历史脉络和实践问题结合起来,认清时代背景和理论意义,真正做到读经典、读历史、读社会。

支部微创作。结合学生党员的自身理解,用诗歌、散文、书信、漫画、版画、雕刻、电子报、思维导图等多种创作形式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吸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精髓。

(二)“实践空间”——育人的力量

“人才培养”基础环。在党建工作中融入育人元素,通过组织育人、课程育人、品牌育人、服务育人构建多维立体成长平台,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参与人才培养工作,在政治理论学习、专业培养、学生素质养成等方面狠下功夫。

“社会服务”外循环。积极弘扬“责任·奉献”主旋律,致力于开展生科品牌特色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打造专业特色服务队伍。

“支部文化”内循环。挖掘和丰富“百年华师”、“百年生科”的优良传统和精神内核,加强支部文化载体建设,提升“科学与人生”、“求知论坛”等文化品牌建设,精心规划“生命之光”、“信仰之美”等系列文化建设项目。

(三)“导航空间”——榜样的力量

支部学生党员带头贯彻“以德为行,以服务为上”的理念,努力践行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在抗击“新冠肺炎”期间,以车亚楠等为代表的的师范生党员,组建生科公益助学团队,为湖北战疫一线工作者的子女进行一对一免费在线辅导,尽他们最大能力为一线工作者减轻负担和顾虑。

三、实际成效

(一)突出思想引领功能,明确回答了“为什么组织起来”

一是理论学习“有信念”。完成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思维导图;制作青年篇、生态篇等初心系列微视频;举办“走近马克思”主题教育成果展,完成电子报纸32期,“马克思个人简历”60余份,读书体会50余篇,马列经典著作接力朗读微视频30余个,《新青年说》13期,以及其它形式创作的众多学习成果。

二是知行合一“有能力”。青年学生关心和困惑的问题在理论上得到了很好的阐释,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逐渐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了亲近感和信任感,从而逐步实现用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让行动自觉来深化思想自觉。完成实践调查问卷400余份、社会实践报告50余篇、职业生涯规划书500余份。

三是专题党课“有特色”。彰显学科特色,将马克思主义信仰与生命科学之美紧密结合,用桂子山的植物来呈现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讲出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已完成《信仰的味道》《信仰的基因》等系列微党课10节,实现“课程思政”引领,真正发挥了环境育人的功能,推广和讲好华师的“植物故事”。

(二)突出学生发展动能,明确回答了“组织起来做什么”

一是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支部成员连续5年获得“华文杯”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教学设计大赛近50项“特等奖”。

二是锻炼生命科学实验技能。力求达到将专业知识与师范生技能相结合的目标,充分发挥生物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优势,提高师范生技能竞赛各级奖项。

(三)突出服务社会效能,明确回答了“组织起来为了谁”

一是“生命之美”科普宣传。主动投入标本馆科普讲解工作,同时积极参加各项科普讲解活动与比赛,获得优异成绩。与相关社团合作开展植物鉴赏、游园观鸟等活动。积极参与武汉动物园的志愿讲解活动,反响热烈。

二是“美丽中国”社会实践。积极参与暑期社会实践,2018年以来,前往宜昌、岳阳、上海等地开展调研水污染情况、垃圾分类处理情况等活动。

三是“偕行筑梦”支教行动。先后在湖南、贵州、湖北、安徽等省进行“支教中国”暑期志愿支教活动,打造了偕行筑梦的支教特色品牌。个人志愿服务时长超100小时。

四、经验启示

(一)以结构优化设置激发协同创新活力

创新支部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搭建“支部建在生物科学(师范生)专业上”的有益实践模式。依托组织生活会进行教学展示、学科竞赛与创新项目交流等活动,有利于减少信息传递的层次,有利于学生党员首创精神的发挥。“支部建在项目”上是支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创新型组织形式,是从协同育人的角度实现了组织覆盖和价值嵌入相统一,理想信念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相统一。

(二)以系列党建工作案例擦亮支部特色名片

推出“走近马克思:青春与信仰同行”系列特色党日活动;推出“阳光计划”案例,打造“一帮一”、“自耕园”、“滋养空间”、“红色青春”等品牌项目;推出“新青年说”案例,划分“一起学”、“说时事”“实践行”三个子项目,等等。

(三)以生命科学元素厚植桂子山信仰之美

结合生物科学专业创新党课形式。充分挖掘校内外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红色文化,将植物科普与马克思主义信仰相结合,探索以竹、桂、菊、梅等桂子山草木讲述生科故事、华师故事、信仰故事,让信仰的基因在桂子草木情中传承,充分涵养了校园情怀、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