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喜迎党代会·奋进新时代】系列述评之六:以文化人 以文育人

2020-12-16


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我校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党对文化建设的全面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文化育人”工程,围绕华师“校魂”的时代化、形象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开展讲好华师故事、爱国主义教育、“四史”教育等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文化建设引导人、影响人、塑造人,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弘扬新时代华师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为“立德树人”提供了坚强的文化支撑。

弘扬华师“校魂”不忘教育初心

“忠诚博雅 朴实刚毅”的华师精神和“求实创新立德树人”的华师校训共同构成了‍‍华师“校魂”。‍‍华师“校魂”是华师百年铸就的人文底蕴,‍‍是华师人整体人生的价值追求,‍‍是华师人教学、科研、工作、生活的‍‍理念追求,‍‍也是华师人精神风貌‍‍和整体气象的独特风韵。学校通过立足校史校情开展“讲好华师故事”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让广大师生感知它、领悟它、传承它、弘扬它。

常温校史激励华师人。2017年华中大学西迁纪念馆在云南大理自治州喜洲镇开馆,西迁馆全面展示了学校在战火纷飞的岁月弦歌不辍、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魂在史中”,2019年学校启动校史编修工程,全面总结近120年的发展历程,回答“华师是谁?‍‍华师从哪里来?华师到哪里去?”‍‍。出版了《华中师范大学图文简史》等校史系列书籍。充分挖掘校史的育人资源,学校把校史有机地融入“四史”学习教育当中去,通过深挖校史、校友故事、校园遗迹,引导师生在学习感悟校史中不断深化对“四史”的共鸣。2020年先后举办“行进中的遵义会议纪念馆”主题展览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4周年展览和红岩故事展演,拉开了学校开展“四史”教育的序幕。

讲好故事弘扬华师魂。2016年,首届“华师故事”展映会举办,故事从1871年讲起,回顾办学历史、展现人文底蕴,用身边的故事唤醒师生心中的教育魂。“我有一颗忠诚的心,博雅的情怀永不负。一朵朵朴实的花儿,刚毅铸就了我风骨......”,“讲好华师故事”主题曲《桂花谣》也同步发布。活动在校内外产生强烈反响,新华社连发两个通稿,《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中央和地方多家媒体聚焦报道。“讲好华师故事”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获湖北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项目奖。2017年第二届展映会以信仰教育、校史回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主线,用九个形象生动、感人至深的故事,精彩演绎了赤子情怀、史终无悔、爱在华师、学益天下、对话世界五个主题,讲述百年华中师大接力奋斗的教育史诗。2018年第三届展映会生动展现了改革开放40年来华师重大教育成果。2019年第四届展映会紧紧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讲述了华师百十年来的教育强国梦想。2020年因疫情原因,展映会以线上发布方式开展,发布会以“抗疫家书”为主题,生动展现了华师师生的“忠诚博雅、朴实刚毅”以及中国人民的众志成城和坚不可摧。讲好华师故事的过程是一个重新认识百年办学历史的过程,是一个重新思考大学精神的过程,是一个重新彰显中国教育传统的过程。

传播符号演绎华师情。2015年,《华中师范大学校歌》、《南湖秋月》两首音乐作品MV正式发布;2017年拍摄制作了首部毕业大电影《七月星芒》,这是一部解读“爱在华师”精神的公益电影,以爱为名,讲述青年学生通过信息化手段,填补教育鸿沟的感人故事。抒写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助力中国教育事业。

注重文化引领 培育时代新人

学校是培育先进文化、引领社会文化的地方,我们既要开展师生喜闻乐见的比较大众接地气的文化活动,但更需要高端的文化精品。大到国家、小到学校,文化的成就还得看它的高端、看它的精品。只有那些真正有创新、有内涵、有品位的文化精品,才能激发广大师生对文化的喜爱和敬畏之情。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举办“一二·九”诗歌散文大赛、“聂绀弩杯”大学生中华诗词邀请赛,成为湖北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有机融合的重要载体。坚持每年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2-3场;2015年三个文化项目荣获“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项目,其中《传经典·树文明·立风尚——华中师范大学打造“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精品素质课程》荣获教育部第二届“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示范项目,全国仅10项,我校是当年湖北省唯一入选高校。

传承革命文化精神。打造“恽代英精神”“桂子山红色文化资源库”等红色品牌。2015年,学校开展了纪念恽代英烈士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中央电视台在恽代英广场取景拍摄三集历史文献片《永远的恽代英》;召开了“纪念恽代英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学校自己编排的大型话剧《恽代英》在我校音乐厅再度公演,并成功入选了湖北省第二届艺术节优秀剧目,成为当年全省的32个展演剧目之一,也是仅有的2个高校入选剧目。

培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2019年学校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与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相结合,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各类课堂教学、全校性重要纪念和庆典活动等,将活动覆盖到每一名师生。《青春·为祖国歌唱》MV亮相《新闻联播》,展现华师人与祖国共奋进的青春色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播出新闻《莘莘学子:用青春告白祖国》,开篇报道我校开展“时光书——我给未来写封信”活动情况,展现华师学子对党、对祖国、对民族的真挚感情;举行老年人集体祝寿庆典暨离退休教职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合唱,千名70岁以上老人用歌声诠释对祖国的热爱;组建“恽代英青年讲师团”,讲师团以青年教师、团学骨干、学生典型为成员主体,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常态化长效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宣讲;承办湖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青春诗歌会,广受社会好评;2020年国庆期间千余名师生用校花桂花制成五星红旗、将华师精神融入爱国情怀,在桂子山发起“我和我的祖国”拉歌快闪活动,用歌声向伟大祖国深情告白;发布《华中师范大学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行动方案》,持续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坚定文化自信 贡献华师力量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大学必须植根于自身的文化传统,从自己的文化土壤中成长起来,才能够实现大学的使命。作为一所有着117年的办学历史兼具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和革命文化三种基因的师范类大学,我们有理由坚定文化自信,扎根中国大地办好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研究型高水平大学,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华师文明引领社会。学校以“育‘三博’英才,建‘六好’校园,创一流大学”为创建主题,扎实推进文明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学校连续12次被评为省级“最佳文明单位”和“文明单位”;2011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2015年、2017年通过复查。2015年3月,学校获评武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突出贡献单位”。2017年,学校获评湖北省首届“文明校园”。

华师大爱温暖社会。爱在华师、华师大爱。在新冠疫情期间学校及时开通心理热线,面向社会提供咨询服务,后成为教育部指定的心理援助平台,国务院孙春兰副总理对该平台发挥的作用充分肯定,心理学院党委获评湖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湖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体育学院以“体医结合”和“居家健身”为主题制作了437条视频,指导市民居家抗疫,指导视频被国家体育总局、省体育局推送;文学院制作《战疫语言服务团湖北方言抖音版》视频助力解决外地援鄂医疗队方言障碍问题。2017年“洋雷锋”志愿服务队被推选为武汉市“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和“本禹志愿者服务队”,队长刚果(金)籍留学生帕特荣获武汉市“杰出青年志愿者”称号;圣兵爱心社、心心火义教之家等爱心社团长期开展爱心助学活动;百万校友资智回汉、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等大型赛会都能看到华师志愿者的身影;学校号召师生校友积极投入抗疫志愿服务,涌现出“最美志愿者”华雨辰等一批典型。

华师创新贡献社会。2015年“利群读书会”获全省十佳青年书香号。2018年马敏、徐勇、范军三位教授入选湖北省第二届文化名家,马敏教授和徐勇教授同时被授予第二届“荆楚社科名家”称号;2019年荣誉资深教授章开沅先生,教育学院周洪宇教授被《中国教育报》推为当代教育名家。2019年文学院教授晓苏短篇小说集《夜来香宾馆》、文学院副教授郑保纯散文集《草木一集》、音乐学院教师曹冠玉作曲、万莉演唱的歌曲《长江月》获屈原文艺奖。2017年资智回汉华师专场现场签约项目34个,总投资金额1819.8亿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依托我们的文化科研实力引进的文创项目。华师科技园近年来获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全国版权示范园区”、“湖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等国家级和省级文化支撑平台。2019年教育部公布首批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名单,我校成为11所入选高校中唯一的师范院校,是我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又一重大突破。

学校即将召开第十二次党代会,开启新征程,谋划新发展。文化是根、文化是魂,在学校新的征程中我们应该以前所未有的高度、空前重视的力度、历史纵深的广度来加强和推进文化建设,不断强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师范特色,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推进文化育人。